中国专业的珠宝行业门户平台欢迎您

首页 > 知识 > 珠宝知识 >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下)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下)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源远流长,根据现有发现及古籍记载,中国珠宝首饰发展的起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在长达数千年的变迁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进步,首饰的制作也有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首饰在其属性上也被更多地赋予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意义。

宋元首饰

经过五代十国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等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宋朝时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将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发挥到了极点,强调封建的伦理常纲,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把唐代富贵繁华的风格锐减为清冷消瘦的宋代文人风格。三从四、三纲五常开始束缚女性,成为束缚人们心理的无形枷锁。

宋代各朝皇帝多次提出“务从简朴”“不得奢华”。在宁宗嘉泰初年,将宫中处帝王后妃外,妇女的金石首饰,集中放火焚烧,以此警示天下,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受到阻挠。但人们还是抵不住珠宝首饰的诱惑,追逐日盛。从考古中发现的宋代首饰不如唐代的丰富。有钗、簪、梳、耳饰、胸项饰品、腕饰、佩饰等首饰,以钗、梳为主,大多追求简朴和实用。

12世纪后半叶,蒙古族崛起于漠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统一中国。元朝建立后,农业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技术有较大的进步。在首饰方面就有朝廷创办的“银局”, “造办局”,将各地优秀的工匠集中起来为皇家服务,从而诞生了“宮廷艺术”。

元代的珠宝首饰的发现比较丰富,有金冠、钗、簪、插花、耳饰、臂钏等金银首饰。也有各种镂雕、玛瑙、水晶、琥珀等首饰。由于蒙古族民族习俗是人死不留坟,所以发现的元代首饰都是出于汉地,其风格也是沿袭了唐代以来的特点。元代由于当时民间不许用金,不许使用龙凤图案,很多颜色也不许使用,所以元代首饰的发展是相对窒息的。

元代处于蒙古大漠,所形成的首饰风格必带有大漠草原的特点。如这件羊脂白玉的圆雕作品,内容是一对母子鹄,鹄这种动物在中原并不多见,出现在元代圆雕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独有的元代文化,仍然保留了其原有的特色。

母子鹄图案羊脂白玉

元朝定都以后,迁都北京,与此同时,文化,包括首饰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吸取了中原文化的特色,采纳了中原文化的素材作为自己的题材。以青白玉的老子授道带饰,为例,老子是有名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原文化的典范,在元代的玉雕作品中, 以老子为题材的创作作品,充分表明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原文化影响其他外来文化的典型。

老子授道图案青白玉带饰

受同时期文化、思想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则显得比较博大,连器物造型都是大件器较多,这与其民族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元代器物上常出现植物纹样,尤其是松竹梅等,有一定寓意性,汉文人多不满蒙族统治,以此隐喻自身的气节,松树四季常青,竹子宁折不弯,梅花不与众花争宠,越是严寒越盛开怒放。

明清首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帝国。朱元璋领导人民推翻元蒙古的统治,他提倡恢复大汉文化传统,在首饰方面就承袭唐宋的风格。明代时的宫廷宫服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其中有些官服在首饰的使用上是极其繁复的。明代首饰的发展基本上进入了繁荣昌的盛期。

明清以后的首饰,出土以及流传下来的很多。明代命妇的首饰比前代更为丰富,如皇后冠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十二钿。明代除了有常见的几种首饰如:钗、簪、戒指、手镯、玉佩外,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凤冠造型独特,工艺精巧,到达了无可企及的高峰。二是金簪运用焊接、掐丝、镶嵌等工艺,将簪头扩大,多为立体造型,构思新颖,款式丰富。其花色品种多,制作也很精美。如孝靖皇后所用的镶珠宝玉龙戏珠金簪,仅簪顶镶嵌宝石就有80多块,珍珠107颗可见皇家的豪华富丽。三是明代流行一种葫芦形的耳环,以两颗大小不等的玉珠穿挂于一根弯曲成钩状的金丝上,小玉珠在上,大玉珠在下,看似葫芦形,其上有金片圆盖,其下再挂一颗金属饰珠,至清代这种耳环也仍流行。此外,明代耳环也用金银模压成形,再在花蕊中央嵌珍珠,在花瓣花叶镶宝石的。

清代后妃发式从简单的“小两把头”到“叉子头”、再到“大拉翅”都有明显的满族传统特色,点缀这几种发式的头饰,也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有扁方。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主要首饰。扁方一般长32~35厘米之间,宽4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一端似卷轴。质地很多,有金、银、玉、檀香木、珍珠、宝石等。在扁方仅一寸宽的狭面上,能制作出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瓜果文字等维妙维肖的精美图案。头花也是清宮中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如故宫珍藏的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羽毛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松、竹、梅)头花、蓝宝石蜻蜒头花、红宝石花迭绵绵头花、金镙丝双龙戏珠头花、金嵌米珠双钱头花等等,都以制作精致,形象逼真而著称。

清朝头饰

清朝贵族很讲究戴项圈,项圈多为金、银制成。其制造也很讲究,有金制以金包玉和在金上镶嵌宝石等方式,有的还在项圈上附加一些丝绦和垂件。

明清时期的作品,从艺术风格上说,明代工艺美术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可以用“健”、“约”等字来形容。清代工艺美术繁琐复杂是它的基本特征,有不少精品。清代装饰纹样中,吉祥寓意的装饰内容较多,表现着人们祝福纳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清代工艺美术还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宫廷工艺不计工本,精雕细琢,追求富丽堂皇,复杂繁琐的效果;民间工艺则讲究纯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贴近民众,喜闻乐见。

从制作及艺术风格上看,明清时代的首饰有两个相反的特点:一是复杂烦琐,集各种名贵材料于一体,工艺制作的水平也很高,加以金为骨,在其上盘丝垒丝,镶嵌珠宝;有的以玉为骨,包金镶银,精雕细刻,还附加复杂的垂饰。二是极为简朴,不在金、银坯上加饰任何纹祥和装饰,金镯银圈或玉环由本身材料的质地展示出自身美感。

明清以后流传下来的大量首饰,一般都采用深浮雕的方法,在精心装饰上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并且充分利用了各种玉石的特殊效果,因此给人一种风雅得体的感觉。所用的宝石不仅以光泽和珍惜取胜,它还以颜色的适当配合见长。明代以后,玉石在首饰中作用更加重要,尽管珍珠、碧玺以及其他宝石都很丰富,但玉石,特别是白玉一直是人们欣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