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珍珠的国家。珍珠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尚书.禹贡》 载:“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 珠,暨鱼。”其中的“嫔”说的就是蚌。这段文字讲的是中国先民早 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就开始采取珍珠,并把珍珠当成贡。《墨子》 载:“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 “夜光之珠”指的就是珍珠,并说明了其珍贵的价值所在。另外,《诗经》 《山海经》《尔雅》《管子》等书都有对珍珠的相关记载。
从秦、汉两朝开始,珍珠在上层社会中逐渐普及,帝王贵胄尤其 以珍珠装饰为荣。特别是在汉朝,皇家更将珍珠视为珍宝。
据《列仙传》记载,汉髙祖夫 人吕雉曾用五百金购买了一颗“三寸 大珠”,并视为瑰宝;鲁元公主听说 后,用七百金购买一颗“四寸大珠”与吕后比拼。
西汉晁错曾在给汉文帝的奏疏上 写道:“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晁错 把珍珠放在玉器、金银之前,也表现 出达官贵人对珍珠的狂热追逐。
《汉书》记载汉武帝“使人入海 市明月大珠至围二寸以上”,“从河 渚得大珠径数寸,明耀绝世”。以此 说明汉武帝刘彻对珍珠的喜爱。
《后汉书》中也有关于珍珠的记载。东汉孝明帝车辇上的垂帘用 珍珠串成,皇帝的衣服,太后.皇后、公主以及嫔妃拜谒太庙的礼服 也都镶有珍殊。此外,王公大臣衣服也多以缀饰珍珠表示其尊贵的地位,当然,不同级别的官员所使用的珍珠的数量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
珍珠舍利宝幢
I978年4月12日,三名苏州小学生在北宋古塔瑞光塔游玩时,无 意中触动了松动的塔心砖,人们从这里发现一件艺术珍宝——珍珠舍利宝幢。据了解,该宝幢为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制作的佛教艺木品,高约122厘米,其上镶嵌32000颗珍珠,每颗珍珠都由金银丝串 起,堪称中国古人用珍珠制 成的艺术奇迹。
随着历史的发展,珍珠 在明清时期发展至巅峰。尤 其是晚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的几十年间,她搜罗了无数奇珍异宝,珍珠的数量更是 数不胜数。慈禧去世后,陪 葬有大量的珍珠。据《爱月轩笔记》记载,在慈禧的棺 材之中,有一条棉褥,其上 镶有12604颗珍珠,85颗红宝 石,2颗祖母绿,230颗碧玺 和白玉;还有一条绣着荷花 的丝褥,其上有2400颗五分 圆珠;寿衣上更是装饰有420 颗大珠、1000颗中珠、1500 颗小珠、1135颗宝石;所盖 被子也镶有820颗珍珠。此外,慈溪胸前还挂着两挂朝珠以及各种配饰,使用珍珠800颗;头上 戴有珠冠,所镶嵌珍珠重125克,为稀世珍宝。
珍珠朝珠
随着达官贵人对珍珠的喜爱,也因此衍生出了采珠业这一行当。 战国时期,淡水珍珠开始成为贡品,楚国的妇女也把珍珠当成装饰口 使用。据《淮南子》和《雷州府志》记载,秦汉以来,雷州成为历代 帝王采取珍珠的地方,雷州珍珠属于“南珠”,是海水珍珠的一种。
北宋建隆三年(962),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下诏釆珠,南珠正式 成为珍品。北宋开宝五年(972),南汉王刘怅为讨好宋太祖,特用 “南珠”代替合浦珍珠制成“珠龙玉鞍”进献宋太祖,宋太祖因此对刘怅委以重任。
明代,历任皇帝都曾发布采珠令,这是中国采珠行业历史的巅峰时 期。据了解,明弘治十二年(1499),采珠量高达28000两,由于疯狂的 开采,到嘉靖五年(1526)时,已很难采到质量上乘的珍珠。当时的巡 抚都御使林富曾上《乞罢采珠疏》:“嘉靖五年釆珠之役,死者万计, 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明嘉靖年间,政府在南珠主要产地合浦县建立珍珠城。据了解,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存有的珍珠大多为合浦珍珠。
清朝时期,皇家多使用北珠,北珠为淡水珍珠,主要产于东北。
东珠朝珠
(此朝珠按清朝定式制成,由108颗上等东珠组成,以明黄丝涤穿系,形体饱满,色泽温润,尺寸基本相同。此串朝珠配饰完整,品相极佳,精美而不失典雅,气质非凡。)
康熙年间,徐兰曾在东北看到北珠的开采盛况,并在《采珠序》中写到:“岭南北海所产珍珠,皆不及北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贵。”
为满足清皇室的需求,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珠轩”对采珠业进行严格管理。据《吉林旧闻录》记载:“前清时乌拉总管旗署,设有珠子柜,采取者有专役,名曰珠轩,十人或多人为一排,腰系绳索,每当仲秋人掏摸,以备贡品。”据了解,每年农历四月到九月,是采珠的最佳时期,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时期,朝廷每年都要增加采珠的人数,所以搜采的珍珠数量大大增加,但全部上缴朝廷,以供宫廷使用。
淡水珍珠项链
珍珠传奇
自珍珠有记载以来就与皇室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世界历史上,有五大具有传奇色彩的珍珠。他们是古埃及及女皇克娄巴特拉的珍珠、亚洲之珠、老子珠、女摄政王和“梅迪西斯”珍珠项链。
古埃及及女皇克娄巴特拉的珍珠
埃及艳后名克丽奥佩特拉,又称可娄巴特拉,他的标志就是有两只大的耳环,两只耳环各镶有—颗硕大的珍珠。据说,这两颗珍珠的价值无可估量,甚至能养活全部埃及人100年。传说艳后的情人安东尼喜欢吃喝玩乐,常在宫殿里大肆举办宴会,奢侈无比。克丽奥佩特拉非常担心安东尼损害自己的声誉,于是决定以实际行动制止安东尼。
在一次宴会上,克丽奥佩特拉邀请了安东尼和很多达官贵人,众人落座之后,发现宴会竟然没有酒壶。这时,克丽奥佩特拉让仆人端来一杯盛满美酒的金杯,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克丽奧佩特拉神情严肃地把自己耳环上的一颗珍珠放入酒杯,等珍珠全部溶解后,她将金杯之中的美酒一饮而尽。至此,安东尼明白了女皇的苦心,从此开始收敛了自己的性情。
剩下的另一颗珍珠后来被凯撒大帝占有,如今这颗珍珠已下落不明。
亚洲之珠
1628年,人们在波斯湾采到了亚洲之珠。亚洲之珠长径约100毫米,短径在60~70毫米,重达121克,在世界已发现的珍珠中位居第二位。
当时,波斯国王蒙乌尔将其买下,并命名为“亚洲之珠”,然后 把它送给十分喜欢珍珠的皇后。传承多年后,另一位波斯国王把亚洲 之珠送给了乾隆皇帝。到晚清之时,亚洲之珠传到慈禧手中,慈禧让宫廷工匠配了一大块碧玺,亚洲之珠变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样子。
1900年,八国联军抢走了亚洲之珠。1918年,亚洲之珠在香港出现,随后一名中国官员花5万元港币买入。在此期间,一对比利时夫妇将亚洲之珠盗走,法国警方知道后开始调査,比利时人为销毁证据,将亚洲之珠扔人马桶,但由于亚洲之珠较大,塞入水管后未被水冲走。 此后,亚洲之珠还被当作债务抵押品抵押给天主教外方传教理事会,后因债务人无力还债,亚洲之珠遂成为教会的收藏品。
钻石海水珍珠吊坠
二战以后,这颗明珠曾在巴黎出售,但售价和买主都秘而不宣。从此以后,“亚洲之珠”便失去了踪迹。1993年2月10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两颗过去认为去向不明的世界名珠——“亚洲之珠”和“希望之珠”在日本露面。这是日本东京一家珠宝店,为纪念日本人工养殖珍珠成功100周年。
老子珠
老子珠,又名“真主之珠”,其长241毫米,宽139毫米,重达 6350克,是世界第—大珍珠。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旺海湾 中,一群孩子下海采捕海生动物。后发现有一小孩失踪,经寻找后, 发现这个孩子的脚被一只砗磲夹住而溺死。人们把这只砗磲打捞上来 后,在其中发现一颗巨大的珍珠,它就是老子珠。
1969年,美国医生哥普因治好了老子珠主人 当地酋长儿子的病,酋长将其送给了医生作为答谢之物。据了解,老子珠当时的价值高达400多万美元,如今,老子珠存于美国旧金山银行的保险库之中。
女摄政王
女摄政王是世界第五大珍珠,其形状为卵形,重16.85克。它曾 被镶嵌在法国的王冠上,也是拿破仑一世送给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斯的礼物。
1887年,这颗属于法国王室的珍珠被出售。后来,这颗珍珠在一 次伦敦拍卖会上被拍卖。
“梅迪西斯”珍珠项链
“梅迪西斯”珍珠项链原属克莱芒教皇所有,由6排正圆大珠和25颗大珠组成。1533年,教皇的侄女凯瑟琳•德•梅迪西斯与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大婚,莱芒教皇将此珠链送给侄女凯瑟琳。
当凯瑟琳的儿子弗朗奈瓦当上国王后,迎娶苏格兰公主玛丽.斯图尔特,凯瑟琳非常满意这个儿媳,便将“梅迪西斯”珍珠项链送给了儿媳。但是,两年后,弗朗奈瓦因病去世。后来,玛丽公主回归苏格兰。1558年,苏格兰女王去世,应该由玛丽即位,但是被其堂姐妹伊丽莎白篡夺了王位,玛丽公主被处决,“梅迪西斯”珍珠项链被伊丽莎白占有。凯瑟琳一直想要讨回“梅迪西斯”珍珠项链,但毫无办法。 16年后,玛丽的儿子詹姆斯一世继承苏格兰王位,“梅迪西斯”珠项链归其所有。詹姆斯一世又将“梅迪西斯”珍珠项链送给其女儿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又将珠链送给了女儿索菲亚公主。后来,索菲亚公主嫁到英格兰,珠链传给了威廉四世。从此,“梅迪西斯”珍珠项链成为英格兰王室的收藏品。
威廉四世死后,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她在位长达60余年,却从来没戴过这条珠链,因为她的表亲认为这条珠链真正的主人应是其本人,所以多次与女王交涉索回珠链,但一直毫无结果,不过据说这位表亲最终得到了一条珍珠项链,但是否为“梅迪西斯”珍珠项链,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