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珠宝行业门户平台欢迎您

首页 > 知识 > 珠宝知识 > 走进低调灵性的金绿宝石家族

走进低调灵性的金绿宝石家族

金绿宝石(Chrysoberyl)来源于希腊语的词汇“Chrysos”和“Berullos”,意思是“金黄”和“宝石晶体”。金绿宝石按其特殊光学效应主要分为三类:不具特殊光学效应的被称为金绿宝石(Chrysoberyl);具有变色效应的称为变石(也叫亚历山大石,Alexandrite);具有猫眼效应的称为猫眼(Cymophane或Cat’s eye)。有些金绿宝石同时具有变色效应和猫眼效应的被称为变石猫眼。

金绿宝石是西方传统的五大宝石之一,发现于1789年,1790年由著名的德国地质学家维纳(Abraham Gottlob Werner)描述并命名。变石发现于1830年,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部的一个祖母绿矿中发现了这种奇妙的宝石,并以当时王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

金绿宝石这个大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猫眼(Cat’s eye)。家族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普通金绿宝石(Transparent Chrysoberyl)、亚历山大变石(Alexandrite)、变石猫眼(Cat‘s eye Alexandrite)。

普通金绿宝石(Transparent Chrysoberyl)

金绿宝石通常透明度较好,呈现黄或黄绿色,亦由此得名。大部分被切割成刻面宝石以表现其优良的火彩。产地有巴西、斯里兰卡和马达加斯加。市场价格尚处于低位, 由于它具备所有高档宝石的优点,且颜色特别,所以不排除假以时日,当人们对它有所了解后,该宝石价格上涨的可能。

猫眼(Cat’s eye)

金绿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变种叫猫眼石;具有变色效应的变种叫变色石,二者都属于高档宝石的品种,都是极为罕见和贵重的。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直接称为猫眼,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都不能直接称为猫眼。

亚历山大变石(Alexandrite)

亚历山大变石是具有变色效应的金绿宝石,也叫“亚历山大石”或者“变石”。由于它具有在阳光下呈绿色,在烛光和白炽灯下呈红色的变色效应,许多诗人赞誉变石为“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据说1830年变石首次被发现于俄罗斯乌拉尔一个开采祖母绿的矿山上,矿工们将这种有变色效应的宝石献给了俄国皇太子亚历山大二世,在他21岁生日的时候,将这种新发现的奇异宝石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并赐名为“亚历山大石”。变石和猫眼一样,在矿物学中属于金绿宝石,只是由于具有不同的光学特点而成为两种不同的宝石。

变色效应也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效应,因入射光的波长改变(既在不同的光源下),宝石呈不同颜色。变色的致色元素为Cr,既可以产生绿色,又可以产生红色,日光中短波占优势,绿光大量通过而使宝石呈绿色,其他光中长波占优势,红光大量通过而使宝石呈紫红色。

变石猫眼(Cat‘s eyeAlexandrite)

变石猫眼是极罕见的一种金绿宝石,即有强烈的变色效果,又有明显的猫眼效应,一般情况下,变石猫眼变色效应和猫眼效应不可能都很好,二者及难同时满足,变色效应较弱的情况下,猫眼效应会更明显。

2011年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枚重达23.19卡拉的亚历山大变色猫眼石戒指,最终以高达11,860,000 港币(1,520,513 美元)价格成交。这粒变石给配以钻石配镶嵌在指环上,于白炽灯黄光下呈迷人的酒红色,而于自然光之下则见蓝绿色;同时也有清晰中正的猫眼效应,重量和品质均极为罕见,加上产自巴西,更见矜贵,故被美国宝石鉴定所(AGL)认定是现时市场上最优质的亚历山大变色猫眼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