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一位赵女士在电商购买了一条铂金项链,可佩戴后却令她苦不堪言。“刚买回来我还挺高兴的立即就戴上了,可是刚戴了不到三天脖子上的红疹就越来越多,而且还瘙痒难耐,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这是金属过敏了。”赵女士在网上购买的此款项链是带有证书、发票的大型品牌,购买前电商还一再承诺支持复检,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她实在难以接受。她说:“光治过敏我就花了近500元,这次一定要维权到底,不能让假货再害人。”
以假乱真的伪造证书让人难分辨
随后赵女士向证书上标注的检验机构“中工商联珠宝检测中心”进行核实,经查证赵小姐所购买的编号为“SZ:1509-164521”的产品为伪造品,检测中心从未对此商品进行检测。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她,“PT950是国家对于铂金的认证标志,是指此铂金的金含量为95%,而证书中所标注的75%的含量则是对18K金含量的测评标准,正规机构的检验人员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另外检测站的真证书上鉴定师和审查人的签名都应是手写字迹而非打印字体。”可该电商发给她的证书在饰品名称和含金量就明显存在漏洞,商家伪造证书、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已是一目了然。
事实上,自2010年珠宝销售全面进入网络销售平台后,我国珠宝行业出现伪造证书的事例已是屡见不鲜,百禁不止。对此检测中心的人员也是颇感无奈,该工作人员向赵女士介绍说,像她这样的投诉他们一年接到不下百件,造假机构拿着他们的名字招摇撞骗,有的更是把虚假的证书查询网站做的滴水不漏,给他们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麻烦。“很多不明真相的顾客拿着这些假证书找上门来要我们赔偿,可是作为一家鉴定机构,想要监管整个市场别说不可能更是没权利啊!。”因此,他建议广大珠宝爱好者,购买高档珠宝还是不要在网上小店“贪便宜”,购买时检测珠宝更要核实证书。
假证书频现市场都是暴利在作怪
其实,消费者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平日浏览网页的过程中不时就会跳出一些小窗口广告,其中就有不少是批发珠宝鉴定证书的,而这些“证书”的批发价只需1.5至2元左右。
西安家瑞珠宝的工作人员说,这些看似低廉的证书却能给不少商家带来暴利,目前这些伪证书的主要销路多集中在国内各旅游景点和一些大型超市珠宝专柜及网店的珠宝销售中,“一件珠宝在正规检测机构最少需要花费数百元的检测费,并且检测标准十分严苛,不易造假,而网上这些证书批发商,不仅降低了珠宝商的检验成本,还为他们以次充好的珠宝饰品留下了极大的很自主的操作空间,让几分钱的成本转眼就变成出了上百倍的利润。”她说,尤其在网络销珠宝售中,由于监管空间小,一些不良商户还会打着知名品牌厂家直销的旗号用造假的发票单据、证书等物来蒙蔽消费者,使很多对饰品鉴定不熟悉的人上当受骗,其中周大福这一品牌已经成为饰品网购的重灾区,因此购买时还需比对市场门店价格,看清证书真伪,切勿图一己小利而错失更多。
证书辨伪记牢以下几点谨防受骗
目前,珠宝市场中琳琅满目的证书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去假存真不被忽悠,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提示消费者,虽然各地珠宝的鉴定证书的规格、外观品型有所不同,但基本检验真伪的方法是相通的,消费者在审查证书时一般应从钢印、编码、机构等信息进行核实。
首先,要看证书上是否有国家对珠宝玉石质量鉴定机构的资格认定,只有通过认定的机构,颁发的鉴定证书才能有效。通常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最经常见的三种标志为CMA、CAL、CNAS,其中标记CMA,是国家法律对检测检验机构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认真核实实物商品和证书送检商品的名称、颜色、净度、总质量、密度、折射率等项目是否一致,并核准鉴定证书背面的检测编号与实物背面所贴的编号一致。
最后,也是最为明显的一点,要看证书上是否有机构的章印,严格来说证书必须盖有钢印,且上面的字体可以清楚辨认。并且需注意查看鉴定者签名,鉴定证书必须有鉴定者和校核者两人的手写签字才能生效,如果证书上出现的签名为机打字体那就需要多留心了。
面对珠宝玉石市场层出不穷的造假现象,消费者提升对珠宝证书信息认知的分辨能力,是避免珠宝消费过程不受侵害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