錾(zàn)刻这门传统工艺的历史比花丝工艺更为悠久,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时期,在金银器上錾刻纹饰的制作手法以錾刻、镂雕为主。錾刻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为作品增加不少亮点。
不同的錾刻技法使古今金银器上的纹样种类丰富多彩,常见有牡丹、菊花、八仙、仙女、寿星、麒麟、龙凤、飞鸟、山水等中国传统的造型。
由于錾刻工艺的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并且技术难度较大,所以要求工艺师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不但需要有绘画、雕塑的基础,同时还要掌握钳工、钣 金、铸造、焊接 等多种专业技术,对传统文化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历史上的錾刻工艺多是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发展至今现在能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发罕有。
六、最有“活力”的手工艺——点翠
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点翠首先需要收集翠羽,也就是一种颜色艳丽的翠鸟的羽毛,然后才是承造翠活。
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非常难以保存以及所用的翠鸟羽毛稀有罕见,再加上环保等时代需求导致这项传统工艺几乎失传。 现代所见的点翠工艺饰品绝大多数都是清代流传下来的精品,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据说,翠羽必须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点翠的羽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整件作品富于变化,富丽堂皇又不失生动活泼。
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原因是点翠翠羽鸟毛已经绝市。点翠工艺退出了历史舞台。
七、最精细的金银刻缕工艺 金银错
青铜金银错 孔雀杖首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于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以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
战国 变形兽纹错金银青铜扁壶
金银错工艺是铜文化与铁文化结合的产物,因为没有坚硬的铁器是没法在铜器上精细地刻镂,伴随着青铜器辉煌时代的逝去,金银错工艺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战国兽琵琶形银错几何云纹带钩
但是,当这些昔日的金银错工艺品重见天日时,整个世界都为这一精美的艺术所倾倒。如今,金银错工艺经过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的不断努力,最终将这失传千年的工艺全面恢复。
和田玉金银错壶
金银错狩猎文镜
有诗词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华丽的气度来自于眼界和智慧。但在人心沉浮的年代,手与心的连接、触觉,往往才让我们在纷乱的思绪中获得沉静的感觉。而那些承载文化的、有历史有故事的物品,也让我们在金钱这个衡量价值标准中,感受到我们自己的独特和根脉。这也是为什么手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的因由,这些穿越时间的物品,有着千年的理由,它们是时间精挑细选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