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曾称青金为“琉璃”,东晋王嘉著《拾遗记卷五》载:昔始皇为家,以琉璃、杂宝为龟鱼。这份记录说明色相如天的青金石对始皇帝来说比较重要重要。及至汉代,青金石的雕刻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69年,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墓出土了一件鎏金嵌宝兽形砚盒,高10厘米,长25厘米。砚盒作怪兽伏地状,通体鎏金,盒身镶嵌有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从这些记录和文物中可以看出,青金虽然没有贵重至极,但也算是能出入皇家和贵族人家的有头有脸的宝石了。
南北朝、隋唐时期,人们对青金的利用率不断上升,以青金为配饰的饰物和工艺品越来越多到了清朝,青金再次得到重用。故宫博物院中有文献记载: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珍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饰惟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学价值,人们也开发了青金的药用价值。古埃及人坚信青金石是治疗忧郁症和一种名为“间三日疟”的良药。尽管不知道后者是怎样一种疾病,但是青金石让古人过上了你有病我有药的生活,确实应该被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