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珠宝行业门户平台欢迎您

首页 > 知识 > 珠宝专题 > 翡翠以前不属于玉 到乾隆时代才跃升到“真玉”的地位

翡翠以前不属于玉 到乾隆时代才跃升到“真玉”的地位

翡翠流传到中原内地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翡翠一直被视为“非真玉”,始终不为宫廷皇室所接纳。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翡翠因被乾隆皇帝钦定为玉,其身价才陡然升为“真玉”,并取代白玉成为了“玉中之王”。

这一历史性转折的典据,出自于纪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书中云:“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皇)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这说明翡翠在乾隆时代才跃升到“真玉”的地位,翡翠文化也因此而走向辉煌,并屹立于中国玉文化之巅。

在三千年翡翠文化的进程中,随着翡翠社会地位的提升,翡翠的玉学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它实现了从“非真玉”向“真玉”的转化。由此,翡翠的称谓及其含义也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发生变化。这就是翡翠为何会有各种各样的称谓,如玉、玉石、翠生石、翡翠石、翡翠玉、翠玉、缅甸玉、云南玉、滇玉、永昌碧玉等等。这些纷乱繁杂的名称,正是各种不同玉概念的反映,也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翡翠文化属性理解不同的体现。

由于翡翠被称为“玉”是始于清乾隆年间,此前的翡翠一直属于“非真玉”范畴而不属于玉。因此,在其名称上一般不会出现“玉”字,通常直接称呼其翡翠名,或在称呼上加个“石”字,如翡翠石、翠生石等。明朝旅行家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他在腾冲获赠的翡翠原石就是被称为“翠生石”的,这表明翡翠在明代及以前始终是被当成“似玉的美石”。自乾隆年间起翡翠被视为“真玉”之后,在其称呼上才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对翡翠有何种叫法,都会有“玉”字出现在翡翠的名称中,譬如说翡翠玉、翠玉、云南玉、腾冲碧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