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市场这几年经历了惨淡的,成交量低下。这让很多商家入不敷出,于是中低端产品价格开始下滑、高端产品价格横盘、市场上甚至一度传出。由此,对于和田玉市场的后市,就产生了很多悲观的言论和预期。下面饰界小编就来讲讲和田玉市场未来走势的相关知识吧。
20世纪90年代以前,和田玉市场中的开采、加工、销售主要以国营为主。关于和田玉的开采,新疆南疆各县包括玛纳斯县都在县工商信用联社下成立了玉石矿,负责开采。和田地区民间百姓捡到或者挖到的和田玉子料,都由和田地区工艺美术公司统一收购。和田玉原料的加工,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玉雕厂,当时也都属于国有企业,产品主要是以摆件如山子、器皿类为主,大多数出口国外,以换取宝贵的外汇资源。原料销售,都是由政府专控,除新疆工艺美术公司的相关单位以外,其他人无权销售;一—般是根据北京、苏州、扬州等地玉雕厂的需求,按计划分配。和田玉出疆需要“出疆证”,没有此证,一律按照走私论处,公安部门有权力没收所有货物。当时需要的原料主要是3千克以上的山料,小的原料因为做不了大件器物,大部分弃之不用。据一位玉雕界的前辈介绍,有一年他们来新疆买一批新疆且末的3吨糖白玉山料,当时的价格15元每千克,但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必须把当时工美公司收购的9麻袋小块子料搭给他,如果不要这些子料,山料也不卖给他。这让现在的人看起来,简直近乎“白痴”的行为,但当时的行情就是这样。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田玉市场的销售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化,1994年前后,新疆各地的玉石矿除叶城县和于田县以外,大多数私有化;由美术公司专控的玉石原料销售也全面放开, “出疆证”制度也取消了。新疆,主要是乌鲁木齐开始出现了和田玉专卖店,但主力军还是国有的综合性商场。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的乌鲁木齐包括综合性商场在内,和田玉专卖店总共不超过50家;在内地除上海、扬州、苏州外,其他地方和田玉专卖店也是寥寥无几。
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珠宝玉石专卖市场蓬勃兴起,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其他如河南南阳、广东揭阳、安徽蚌埠、辽宁阜新等地专业珠宝市场如雨后春笋,其中和田玉占有相当的比例;仅乌鲁木齐市目前有大的和田玉专卖市场30多处,在工商注册的经销商4000多家,未注册的经销户达到了12000多户。和田玉的价格,在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放开以前,一直是按照当时新疆工艺美术公司定的等级,统一收购价收购,这个价格一直到1995年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动;统购统销政策放开以后,到2003年上半年之前,和田玉市场一直比较低迷,价格虽稍有涨高,但主要还是参考这张表格,涨幅不是很大。2003年的“非典事件”可以说是和田玉市场剧烈变动的一个转折点。2003年上半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乌鲁木齐很多家专卖店都已关门歇业。下半年“非典事件”结束后,和田玉的销售突然如并喷似的爆发,令很多经销商措手不及。记得当时新疆有一家和田玉专卖店,200多平方米的店面,有段时间平均每天销售和田玉牌子就达60件之多。随着销售的拉动,和田玉的价格也随之猛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星期一个价格一点都不为过。2011年11月,由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新疆岩矿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和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共同发起的新疆和田玉价格信息联盟成立,该联盟在广泛收集和田玉子料交易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的标准,并面向社会发布了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价格参考信息。该信息的发布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新疆乃至全国和田玉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稳定和田玉市场价格起到了重大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