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珠宝行业门户平台欢迎您

首页 > 知识 > 珠宝知识 > 三大标准判别最具收藏性珊瑚

三大标准判别最具收藏性珊瑚

珊瑚是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千娇百媚、光泽艳丽、晶莹剔透、温润可人。在西方珊瑚与珍珠和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珊瑚又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红珊瑚价值几何?哪些珊瑚最具收藏性呢?小编为大家介绍三大标准判别最具收藏性珊瑚。

珊瑚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或文石,硬度为3至3.9度。珊瑚生长在200至2000米的大海深处,开采极为不易。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20年仅长一寸,300年才长一公斤。由于珊瑚虫分泌的钙质骨骼,一般质地较为疏松,能达到宝石级别加工密度的珊瑚则极为稀少。而珊瑚中的珍品--红珊瑚仅生长在三大海峡周围(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的海峡),因受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则更为珍贵。也正因此,红珊瑚饰品才成为人们十分青睐的收藏佳品。

珊瑚种类繁多,可分为白珊瑚、浅粉或深色珊瑚、桃红珊瑚,在夏威夷还可看到黑珊瑚(即海树)。其中以红珊瑚、蓝珊瑚和黑珊瑚较为珍贵。以红珊瑚为例,有句话叫做"千年珊瑚万年红"。红珊瑚因其生长慢、寿命长、质坚、色艳、产量稀少而身价不菲。16世纪中期,地中海沿岸的红珊瑚贸易已十分繁荣,因而创造了许多价值极高的红珊瑚艺术杰作。当今世界红珊瑚的采获量每年约在100至400吨之间,其价格多为黄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红珊瑚也具有很高的地位。当人们不断追逐珊瑚制成的精美饰品或雕成的著名艺术品时,其身价立即倍增。目前,一条上好的红珊瑚项链价值可达几千元,最上品的可达数万元以上。特别是产于我国台湾海峡的一些优质红珊瑚,经雕琢后更是成了我国独有的收藏珍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清嘉庆年间的珊瑚鼻烟壶在香港的某场拍卖会上,就曾以2.8万港元成交。

三大标准判别最具收藏性珊瑚

标准1:有色胜无色

有色珊瑚比白色的价值高,颜色要求艳丽纯正。颜色鲜红的红珊瑚可能会被切割抛光成为戒面、吊坠,或雕刻制作别针、项链等首饰。红珊瑚最为惹人爱,是普遍公认的宝石级珊瑚首选。红珊瑚在色彩上根据优劣有一个过渡排序:

最优:

深红珊瑚(Aka Red):

常说的阿卡深红色。

桃红珊瑚(Momo Red):

通常为肉红色、玫瑰红、橙红或者鲑鱼红色。

粉红珊瑚(Angle Skin):

常说的天使之面,小枝比较茂密有些类似指纹的纵向纹路。

深水粉珊瑚(Mid Way):

颜色比较不均匀,掺杂些许深色红点。

标准2 :越大块越好

珊瑚越是大块,越说明珊瑚生长年代久远,或者是珊瑚的根部,越粗大就愈弥足珍贵。珊瑚的加工最重要的是量体裁衣,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珊瑚往往有不同的用途和加工方式。首先,大的、有一定造型的珊瑚往往是整枝保存,用以设计大的工艺品或摆设,块度较小的珊瑚枝才加工成珠宝或饰物。在所有的珊瑚品种中,用做雕刻珊瑚摆件是价值最高的。

标准3 :细腻光滑

表面光滑,手感滑腻,充满莹润的光泽,珊瑚通体表面没有色斑和凹凸起伏的伤痕,此种为上乘之选。

随着珊瑚饰品在收藏市场上不断走红,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用其他材质冒充珊瑚饰品的现象,如用海柳、海竹、粗劣的染色大理岩、粉红色玻璃、粉色塑料仿制,还有的用人造材料合成珊瑚等,如何鉴别红珊瑚的真假,这无疑值得广大收藏和投资者警惕。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假冒伪劣珊瑚饰品有:

1、利用海柳、海竹仿制成的珊瑚饰品。这类假冒珊瑚饰品有明显的纵纹理、颜色均匀,给人以呆板死涩的感觉,没有珊瑚真品独具的孔隙特征;

2、填充珊瑚染色将质地疏松的浅海树枝状造礁珊瑚用注胶方式填充染色而成。这类填充染色珊瑚表面光滑、粗糙易碎、颜色极易褪变;

3、人工合成珊瑚染色。这类人工合成珊瑚是将各种贝类或造礁珊瑚研磨成粉末,塑注成各样珊瑚形状,其特征是没有自然纹理,几乎每件珊瑚都相同,颜色易褪变;

4、各类玉石仿制珊瑚制品。用大理岩和白云石或方解石染色而成,其特征是颜色很均匀,但易褪色,没有光泽;

5、塑料染色珊瑚。用塑料制品染色制成的珊瑚,一般质地较轻、易褪色、无自然纹理与光泽;

6、粉红色玻璃假冒珊瑚。其特征是有玻璃光泽,含有气泡,贝壳状断口,遇盐酸不起泡。